欢迎来到成都名仕硕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会计培训 | 会计实操培训
17381937197  微信:chunqingshan

2000万元的坏账损失,真的“坏”了吗?

来源:成都会计培训 时间:2021-04-25 浏览:2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六稽查局最近以实名举报信息为线索,核查确认,重庆H地产公司通过虚构坏账的形式,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缴企业所得税。该局依法将企业行为定性为偷税,并作出追缴企业所得税500万元、加收滞纳金200余万元、并处罚款的处理意见。

面对2000万元损失,企业为何淡定?

201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六稽查局(以下简称“第六稽查局”)接到实名举报,称刘某实际控制的H地产公司虚构电梯买卖业务涉嫌偷税。接到举报后,第六稽查局迅速指派专人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了解。

检查人员发现,H地产公司几年前有一起经济纠纷仲裁事项。起因是由于某房产项目建设需要,该公司2012年8月与海南洋浦C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工贸公司”)签订了电梯产品买卖合同,准备从C工贸公司购买电梯123部,并通过银行账户向对方支付了2000万元的“预付电梯款”。但C工贸公司收款后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却一直没有发货。

于是,2015年12月,H地产公司向广东省湛江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湛江仲裁委员会随后作出《裁决书》。但是,因C工贸公司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裁定终止《裁决书》执行程序。随后,H地产公司依据《执行裁定书》,将其预付的2000万元货款以坏账损失为由列入2017年度“管理费用”科目进行了税前列支。

从这起业务纠纷的经过看,似乎只是H地产公司一笔未完成的普通采购业务,没有明显涉税问题。但从H地产公司相关人员口中,检查人员了解到,H地产公司对于这笔2000万元巨额货款损失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在提请仲裁前,并没有派员到相关企业积极联络追讨货款。仲裁后,对方未及时履行《裁决书》返还货款,H地产公司也没有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并不符合企业经营常理。

检查人员决定对该项业务进一步核查发现,H地产公司的这起业务和纠纷均有蹊跷,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决定对该起纠纷涉及的这笔坏账业务立案彻查。

关键人员露出破绽,天机泄露

H地产公司一直声称其预付的2000万元货款因为无法收回,才计入坏账损失。那么这2000万元资金业务是否真实存在?

专案组对H地产公司疑点业务的相关资金流进行重点调查。但是要想准确查找到当年的转账信息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在短时间内较难有收获。于是,专案组将调查目标锁定在与H地产公司签订合同的C工贸公司负责人梁某身上。

梁某在询问中称,她虽然掌管公司印章等,但只是名义上的C工贸公司负责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其实是刘某,与H地产公司的合同是遵照刘某指令签署。同时梁某还证实:C工贸公司成立以来从未开展任何实质性业务,并没有经营电梯产品。

梁某提供的信息,使案件的调查峰回路转,既然H地产公司和C工贸公司均由刘某实际操控。那么,两个公司之前签订的电梯产品买卖合同,以及之后双方因合同产生的纠纷和仲裁等事项,均很可能只是刘某导演的一出戏。

精心设计的戏码,穿帮了演砸了

既然C工贸公司没有实质性经营行为,那么这2000万元“预付电梯款”究竟去了哪里?

检查人员决定继续调取分析C工贸公司的银行流水,可该公司海量转款记录如蛛网般交错纵横,需要梳理分析的银行资金流水数据巨大,短期内依靠专案组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取证工作。

面对技术难题,在海南税务机关的协助下,专案组的银行信息核查工作得到了海南省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专案组对16万余条银行流水信息进行筛查、分析后,终于发现了H地产公司汇出的2000万元资金的踪迹:C贸易公司账户收到2000万元后,被分成两笔,一笔1127.5万元的款项随后经刘某控制的几家关联公司流转后,最终以刘某个人借款的名义回流到H地产公司;另一笔872.5万元的款项同样在关联公司几经周转后,最后被汇到香港某个账户,最终被H地产公司调出,用于购买一位股东的退股股权。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

检查人员随即对H地产公司和C工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刘某进行了询问。刘某承认H地产公司与C工贸公司的交易,以及随后产生的纠纷均是由其一手操纵和安排,目的是让2000万元有个“正当”的理由计入坏账损失,以达到虚增成本、少缴税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