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名仕硕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会计培训 | 会计实操培训
17381937197  微信:kjszpx

如何管理好工厂的方法

来源:成都会计培训 时间:2025-08-28 浏览:3

导语:如何做好工厂的生产管理呢?只有做好了生产管理,工厂的生产才能顺利的进展下去,管理是否成功关系着企业的方针能否实现。

如何管理好工厂的方法

1.流程的顺畅

工作工序流程的规范,能让员工在工作时省时省力,同时能提高产品质量。流程的顺畅包括各工序之间的交接等等,而每个不同岗位的人员,都有其独特的流程,因此每个工序更应该详细的规划详尽的流程。

中层管理与员工的配置必须合理,需要配备的人员一定要配齐,这也是保证流程顺畅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时也要杜绝人员配置臃肿,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浪费,同时充分利用外协工厂分工协作己是大势所趋,但合理的监管机制也需要一定的人员配置才能达到效果。

2.计划的制定与跟进检验

在进行生产之前,需结合人员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持续跟进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并不断修正。整个目标的实现是工厂生产的本质,所以计划制定好后,对其跟进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制定的计划将流于空谈。

3.责任的明确

管理的过程中,每个管理人员与员工都要明白自己的权责,这样才能达到与生产计划上的目标与个人协调一致。

4.管理者个人素质的提高

管理者的个人管理素质的提高,对于工厂生产将有很大好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了,会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能力与质量水平,这对于工厂与管理者来说是双赢的。

5.上下一致的执行力

列举了几点虽然都是经验之谈,但实行起来需要上下一心的执行力,否则,离开了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

如何管理好工厂的方法

一、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所以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

二、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一是打破职能管理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三、组织管理。

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四、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以团队管理为中心的分权化扁平状网络组织、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最后,是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五、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文化管理要经历生存目标导向、规则导向、绩效导向、创新导向、愿景导向的逐步过渡,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逐步成长。

这五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只强调一个而忽略其它。一个好的工厂管理,需要这五方面内容协方面内容协同作用,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工厂的系统能力。一个具备了系统能力的工厂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一)品质

1.主要工作内容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把关。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

2.制定各类质量标准,检查执行情况。

3.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并监促该计划的完成。

4.清查客户抱怨事件的质量原因,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

5.参与设计方案审查、工艺审查及试制鉴定工作,进行可靠性管理。

6.评价产品质量,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收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根据质量情报,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

7.做好质量管理中的各项记录工作,规定其保管方法和年限,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8.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减少因人而异而出现的检验失误。

9.为提高检验效率并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开发新的'检验工具,或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检验。妥善保管检验工具,测量仪器。

10.进行工序检验。包括首件、巡回和检验站检验,随进统计不合格数,及进查明原因,迅速反馈给各有关部门。

11.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接收检验,查验各类合格证明和检验凭证。

12.出厂检验。主要是性能、安全性和外观性检验。

(二)产品开发、技术

1.收集和分析技术情报和质量信息。

2.对市场现有产品、消费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产品之不足之处。

3.在设计中采用标准原材料、零部件,确定设计、制图、工艺标准公差和视觉检查标准。

4.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安全性、可靠性、价值工程分析。

5.对新技术、新材料先行试验,对样机、样品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试验使用。

6.形成设计、评审、更改设计和程序和规范。

7.设计审查与工艺验证,对样机进行鉴定。

8.进行工序能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9.编制可行的原材料、零部件及装配工序计划,向操作工人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10.设计、制造或购买特殊生产及检验、测理设备。

11.新产品、老产品改进首轮试生产,调整工序计划,之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12.保管技术文件。对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妥善保管。发放、回收、修改、销毁技术文件,应销毁技术文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三)采购

1.选择最佳供应商与外协单位,确保供应质量、数量和服务,价格较低。

2.在供货合同中列明所有质量要求。

3.考查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状况,可驻厂进行质量监督或抽查。

4.催促履约,对进货进行检测,上报不合格品情况,与供商品交涉退货、索赔。

(四)制造、生产

1.生产监督和检验,在各关键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

2.实施工序控制。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数据的波动是否合理,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等。出现偏离标准或异常状况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3.维护生产和试验设备,检查各种仪器。

4.标注原材料和产品,使之可追溯。

5.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查明出现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6.管好在制品,督促作业者对加工件实行自检。落实“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的规则。

7.负责制定设备动计划,制定设备更新计划,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8、保证设备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五)业务

1.记录顾客订货合同或购买中的所有要求,尽量满足之。

2.负责从发运、收货、存贮、拆包、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一系列工作,保证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必要时对产品功能进行试验。

3.考虑运输方式和周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注意产品证书随同货物发出,有关用户服务卡回收立档。

5.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和纠正使用缺陷。

6.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受理用户投诉

(六)仓库

1.各类物料按储存备件,分区隔离存放。仓储要求和警示张贴于库区和物料上。

2.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仓储区。

3.采取适当措施,调节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保存物料,定期极查盘点,及进发现受损品并上报处理。

4.建立严密的收、发货程序,按先进先出发货。

如何管理好工厂的方法

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车间可以按照多劳多得的公平分配原则,采取比较灵活,多种考核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了,工作起来也会比较轻松。产品的质量也会逐渐的提高,继而工作效率也会不断的提高。

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车间的生产管理制度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企业还需要制定出员工的行为规范,让每一个行动都有明确的规定,从各个方面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平时加强检查监督,让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这样可以为车间的管理打下基础。

加强员工内部的沟通

沟通是很重要的,在一个企业中要加强沟通,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者要将企业生产管理的意图传达给每一个员工,将任务真正的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管理者可以深入生产管理现场,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收集起来,采取合理的措施为其排忧解难,这样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准确的定位

生产管理中车间管理的结构一定要清晰,分层次进行,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团队的强大作用。管理人员进行准确定位了之后,就可以转变思想观念,大家会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和员工服务的意识。企业要尽量为员工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