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1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3*100+400*22.5)/(100+400)=22.6
12日发出存货成本=22.6*300=6780
12日库存存货成本=22.6*200=4520
2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2.6*200+22*200)/(200+200)=22.3
25日发出存货成本=22.3*300=6690
25日库存存货成本=22.3*100=2230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2230+333*20=8890
月末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例如: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移动加权平均:(300*2-100*2)+300*2.2/(300+300-100)=2.12(万元)
发出产品成本:100*2+200*2.12=624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24=636万元
扩展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