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完整的电视剧生产过程无非包括策划、编剧、摄制、审查、发行、播出等程序。对标韩国的“边写边拍边播”(以下简称“三边”),中国的“先写后拍再播”在讨好观众这一层面显得尤为冒险,但也不得而为之。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不能像韩国哪有边拍边放,这几点告诉了我们原因。在中国完整的剧本首先要经过审查,电视剧拍完后也要经过广电局审查才能播放。中国广电局的审查较严格,暴力、血腥、色情画面在中国都是严令禁止;韩剧的审查只是广告问题以及尺度问题,即使内部审查委员会对作品有不同的意见,也只有建议权,不能决定这集电视剧的播出与否。所以他们就算审查也基本很容易通过,而我国只要打擦边球就很有可能会被明令禁止。剧集长短成也时关键因素,40集之后“三边”模式后力不足。韩剧的制作在创作以及拍摄到播出的时间间隔非常短,电视剧开拍前也没有将剧本完全写出来,而是三分之一的剧本中有三分之二的故事就足够了,对于已经做好投入的韩剧来说,播出时也只制作出百分之三十的成片。韩剧的这种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电视剧的效率会非常的高,同时可以根据收视的情况保证剧情和市场的需求一致,可以根据观众们的感受来进行剧本的调整。就目前中国电视剧剧集体量来说,动辄就是40、50集,一部古玄大剧更是直彪60集以上。如此庞大的剧集数如果采用“三边”,考验的不仅仅是编剧能力,还有整个剧组的业务水平。重要的场景,例如重大感情戏或群众戏会必须要考虑分镜头,台本较晚或者改动较大的话就要事先拿着预台本跟美术商议。因为“三边”方式对美术的影响非常大,必须给美术提供一些准备时间。在体量平均为40集+的中国电视剧中,如此长线操作可谓是动一发牵全身。就不说其他,从故宫南门马观花走到北门都要至少2个小时,更别说一场清宫大戏整体转场再安排了。试想一下,就《延禧攻略》70集体量的剧集改为“三边”,如此清宫大戏可能在第十集之后就得开天窗了。中国人对于电影和电视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剧组来说,先拍后播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准备剧拍摄和后期制作。国产电视剧中很多道具就十分的重工,如果马上开拍,在资金和时间上是远远不足的。国产剧为了盈利在后期制作上也是花费了不少的成本的,毕竟后期的配音以及美术制作,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些都是大制作的电视剧无法使用韩剧的拍摄模式的原因。在中国电影市场整体波动的大环境下,电视剧制片人和导演的角色分离会使得一批卓有成就的电影导演进入电视剧制作队伍当中,使中国电视剧在有限的经费制约下具有更强的艺术追求倾向,对提高中国电视剧的质量水平很有帮助。相比于韩国的模式,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毕竟电视制作完成了再播,可以让各大电视台挑选合适的电视剧播出达到盈利的效果,这会是双赢并且也能大大的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先写再拍后播”背后的制播分离应该是符合国际趋势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