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名仕硕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会计培训 | 会计实操培训
17381937197  微信:kjszpx

琴派的虞山派

来源:成都会计培训 时间:2025-10-04 浏览:0

派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始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亦兼收别家之长。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虞山派以常熟地区一个不大出名的皮山而得名。虞山之下有一条河叫琴川,严澄组织的琴社用了“琴川社”的名称,所以也称琴川派。常熟地方的琴人很多,有过徐门的影响。徐和仲的父亲徐梦吉,号晓山,曾在常熟教过书。以后又有过一个著名琴师陈爱桐,严澄就是向他的儿子陈星源学琴的。据说严澄还向一个不知名的樵夫学过琴,严澄为樵夫起了一个名字叫徐亦仙。严澄继承了当地的琴学,又吸收了京师的名手沈音的长处。用他自己的话说:“以沈之长,辅琴川之遗,亦以琴川之长,辅沈之遗”。综合诸家之长,形成了风行一时的虞山派。后人概括虞山派的特点为:“清、微、淡、远”的琴风。虞山派又称熟派,是明、清之际最有影响的琴派。

《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性的琴谱,是在严澄主持下,由当地能手赵应良等编订成集的。所收二十二曲都是严澄自己弹过的琴曲,共中包括沈音所作的《洞天春晓》、《溪山秋月》等。从1614年初版到1656年曾多次再版,曲目陆续增为二十九首。这个《松弦馆琴谱》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严澄提倡的“清、微、淡、远”。也被当作是最理想的琴曲演奏风格。其实,这只不过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好尚,在琴曲表现上是很有局限性的。象陈爱桐所擅长的《乌夜啼》、《雉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作品,因为它的节奏急促;不符合严澄的口味,就被拒绝收入《松弦馆琴谱》,后来徐青山收编琴曲时,改正了这一偏向。严澄写有一篇《琴川谱汇序》,收在《松弦馆琴谱》中,可以看作是虞山琴派的纲领。它主张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不必借助于文词;认为音乐表达感情有其独到之处,是文词所不及的。“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文章针对当时一度风行的琴歌,进行了抨击。认为违背了琴歌的传统。由于严澄的大声疾呼,适时进行中肯的批评,“一时琴道大振“,改变了这种状况,虞山派受到了人们的尊重。